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目標及策略

社會共融目標及策略

WASTE(廢棄物之意),廢棄物處理是可寧衛集團的本業,專業的廢棄物終端處理技術使我們成為守護國土環境及帶動循環經濟的重要推手,但在能資源匱乏的時代更致力於源頭改變的可寧衛,我們賦予WASTE另一層精神涵義,那便是W: waken 喚醒;A:active 主動的;S:sustainable 可持續的;T:teamwork 團隊合作;E:environment 環境(waken active & sustainable teamwork for environment 為環境喚醒主動且可持續的團隊合作),依循著此精神可寧衛長期積極投入「環境友善」及「人文關懷」等兩大主軸方向之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作為, 致力協助不論在環境教育、氣候行動、社會弱勢關懷等推動上均能有所實踐,並以具體行動來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2.「終止飢餓」、SDG3.「健康與福祉」、SDG4.「教育品質」、SDG11.「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SDG13「氣候行動」及SDG17.「多元夥伴關係」等六大項目標等六大項目標,期盼我們與各界夥伴們都能共同營造正向的影響力,促進社會邁向共融共好的願景。

社會參與之管理流程

我們以評估、計畫、執行及回饋的步驟,架構我們的社會參與流程,期望以本公司的核心運營能力,提升利害關係人的福祉,創造正向社會價值,並降低人權危害等負面影響,發揮企業的社會影響力。透過此流程,有助於我們有效地追蹤活動與方案之成效,同時作為企業優化活動方案與決策之參考依據,可寧衛依循此方式持續投入並定期追蹤改善,期望讓資源獲得最有效率的配置,深化社會參與。

評估:評估本公司對SDGs的負面影響與正面影響。

計畫:提出降低負面影響與提升正面影響的規劃與策略。

執行:依據計畫執行我們的活動與方案,降低負面影響與提升正面影響。

回饋:評估計畫、活動與方案的績效,確認是否達到目標,並作為未來修正計畫、活動與方案的依據。

以「環境教育」促進溝通與理解 落實「資源共存、環境再造」精神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商業發展模式在「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脈絡下,已造成地球資源大量耗竭,並同時產生各式的廢棄物,以往這些廢棄物未被妥善處置,因此對環境帶來負面的衝擊,近年在循環經濟的趨勢發展下,這些廢棄物已搖身轉變成「循環資源」的重大機會!透過廢棄物資源化的管理,讓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行不悖,然而,環保產業對一般大眾而言是陌生且疏遠的,使得廢棄物處理設施不易被民眾瞭解,但達成共融的願景並不是彼此互不干擾, 而是更應該打開雙方溝通的管道促進理解,為創建企業對大眾溝通的交流平台,可寧衛選以溫柔且深值人心「教育」的方式,期能弭平社會大眾等利害關係人的資訊落差,讓參與者對人與環境的互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一齊探索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間的最佳平衡。

˝
標題於此...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