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經營
永續策略及佈局藍圖

可寧衛核心本業落實循環、推動淨零

過去20年,可寧衛服務上千家企業,為台灣妥善處理超過600萬噸事業廢棄物。我們有感廢棄物對環境的衝擊,也深知循環經濟對下個世代的重要性,面對地球淨零的訴求我們積極調整,開創新局。

「廢棄物是被錯置的資源」,可寧衛集團在因應新時代潮流的轉型過程中,奉行城市礦山與循環經濟的精神,致力推行新資源重新創造,面對龐雜多樣的事業廢棄物,慧眼識「材」投入再利用技術,讓各類資源不只在企業內循環,也在產業內甚至跨產業循環。更進一步,結合本公司AIOT技術開發之廢棄物清運平台,掌握各行業廢棄物特性,把關產品品質與流向,期望可寧衛在台灣邁向永續道路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集團除有中台公司回收金屬資源外,2022年起針對無機化學資源與非金屬殘渣資源,亦有上評資源公司和大承循環公司一同加入循環經濟行列。2022年可寧衛投資金額約5億(約占綠色投資金額5%),我們致力提供更低碳、更有效的廢棄物處理服務,透過上下游整合以及系統性合作,來達到資源的永續、國土的永續與企業的永續。

未來20年,我們將持續以超越法規的管理思維,為大家守護國土安全外,投資新環境科技的研發,以符合永續環境新需求,成為台灣推動新經濟模式的領路人。

永續策略與目標

在「永續」這條學習路上,我們以開放的心胸聆聽客戶、股東、供應商、社區夥伴、主管機關等利害關係人聲音,在日常營運中實踐ESG,與同仁一起走出企業的新價值,共創有韌性的台灣社會。

嚴謹管理把關產品品質-出具TAF公信力報告

可寧衛集團之檢測中心成立於西元2000年,為國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同業中少數取得TAF認證之品管實驗室,提供集團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有害事業廢棄物固化廠、土壤整治專案與廠(場)區環境監測樣品可靠且迅速的技術服務。進場廢棄物需通過檢測才能掩埋,避免有害事業廢棄物流入衛生掩埋場,降低環境污染風險。

近年政府推動循環經濟,集團也迎來永續轉型,投入資金、人力與設備提前布局,檢測中心為此開發循環材料之檢測服務。期許檢測報告具公信力且可被國際認可,故於西元2021年依循ISO 17025國際標準(實驗室品質管理系統) 強化品質管理系統,且經TAF(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評鑑認可為認證體系編號第3873號之認證實驗室。現階段已取得認證許可項目為廢棄物與再生粒料溶出萃取程序…等,共計21項許可項目,且定期參與國際間能力試驗比對,確保檢測數據品質具國際比較性,以提供客戶快速且高品質之檢測報告。

可寧衛集團期望提供綠色材料市場一個穩定、高品質的循環產品,與低風險的廢棄物管理服務,成為國內一間可以信賴的創新循環材料公司。展望未來可以配合國家政策引導,落實循環經濟再利用。

實踐低碳淨零-集團綠能轉投資

在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速度,期盼與世界各國快速接軌。然而,綠能已是全世界發展的共同趨勢,目前世界各大知名企業皆紛紛要求供應商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而可寧衛集團的子公司-大創綠能公司也以此為構想,積極推進多角化布局,共同承擔這些責任,準備好迎接淨零排碳的趨勢挑戰,接軌未來企業ESG藍圖。

為將土地利用達到最多元的效益,大創綠能全力發展漁電共生及特定土地上的綠能開發,目前於高雄市彌陀區及屏東縣新埤設置漁電共生案場,規劃總建置容量約138MW,預估每年將可以產生176,965,687.5度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90,075公噸,相當於231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每年可供應約41,895戶家庭用電需求,尤以彌陀區為全高雄市最大型漁電共生發電廠,第一期案場預計可於2023年9月完工掛錶收電,為高雄市綠能發展及轉型注入新動能。

大創綠能始終秉持著為台灣能源轉型及淨零排放目標做最大的貢獻及努力,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成為綠電電廠的供應者,所產綠電亦供給集團內部自用以抵換碳排,並提供客戶更低碳永續的服務,期許未來以兼顧生態保育及社會環境的永續經營,為綠色環境盡一份心力。

取代燃煤-上評固體再生燃料轉廢為能

「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SRF)是指透過製程廢棄物有效回收,將廢棄物資源化轉變為「固體再生燃料」,藉由廢棄物進行分選、破碎、篩選等工序處理後,轉換成為一種可替代傳統燃料;過去為了產生製程中所需的蒸汽,過去上評必須仰賴燃燒煤炭來產生所需的熱能,但在成為可寧衛子公司的一員後,未來為了落實資源循環的目標,上評於2022年間耗資800萬美元(約合台幣2億4千萬台幣)增設廠內MT設備,以處理廠內製程所衍生的資材將其轉換成有利於環境的固體再生燃料SRF,不僅有效的將廢棄物再利用,更相對地降低了碳排放量,優化鄰近地區的空氣品質。依照廠內新設鍋爐設計量,以每小時3.96噸的處理量計算,每日24小時運轉可處理約95.04噸,每月約可處理量達3000噸;SRF的來源可分為廠內廢棄物回收及廠外回收兩種,預計總廢棄物一年轉換為SRF燃料使用量約為89,383噸,與當初燃煤相比,一年的減碳量約為7,144噸,發電量每年17,169,600度,減碳量每年8,619噸。

拓展多元綠色產品-循環再生粒料研製

2021年事業廢棄物平均產出量高達2023萬噸,且隨事業廢棄物產出量逐年增加、國土資源稀缺等因素,導致掩埋場申請不易、興建困難,使非法傾倒事業廢棄物事件層出不窮,若未能予以妥善處理與處置,勢必成為另一環境污染負荷。

可寧衛集團將運用自身20年的事業廢棄物處理經驗及廢事業棄物特性資料庫,以專業、高品質模式建立一新資源循環再利用途徑。將無機性事業廢棄物經資源化處理成可再利用材料,而具熱值之有機性廢棄物則製成資源化燃料產品作為燃料使用,不僅利於事業廢棄物去化,更能將有效資源再利用,進一步協助國內提高事業廢棄物資源有效循環再利用。

大承預計每月收受12,000噸事業廢棄物,可幫助延長本集團掩埋場7.8年壽命,且每年可產生145,440噸再生粒料,可運用於公共工程建設,如:道路級配粒料底層及基層、基地填築及路堤填築、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此外,每年製程使用資源化燃料產品作為燃料,與使用燃料煤相比,可減少58.6%的二氧化碳排放。

廢棄物處理產業科技化-智能管理工具開發

為何需走入AI智能

稽查人力有限、急需智慧轉型

雖環保署日益建置資訊系統及運用GPS進行流向追蹤管理,確保事業廢棄物申報及管理流程通順,惟處理量能、制度管理及稽查處分等方面,尚有部分事項待研謀提升執行效能,總歸一句,業者還是無法得知清運過程是否合法,廢棄物的追蹤若無法延伸至處理廠的進出廠管制,廢棄物就有被有被棄置的可能,而晚一天做就會有亂倒的風險。

在中央主管機關積極推動E化政府的趨勢下,已不能單純思考由增加稽查人力或資源來加嚴進廠作業的管制;另一方面,各種智慧科技如物聯網、自動化服務、人工智慧、4G/5G行動通訊等漸臻成熟,更重要的是這些智慧科技正快速擴散,已經普及至每個人的生活應用,而非少數科技人的專利。

一般焚化爐拒收外縣市來的事業廢棄垃圾

廢棄物處理供需失衡,且垃圾車於焚化爐廠外排隊等待進廠的新聞時有所聞,為利妥善並優先處理高雄市產出之廢棄物,高雄市環保局以資訊化管理方式整合管理高雄市各焚化廠(南區廠、岡山廠及仁武廠)之進廠廢棄物收受及代處理等相關作業。高雄市宣布從2021年9月底起,岡山、仁武2座焚化爐拒收外縣市來的事業廢棄垃圾。

在執行方面,由於生產源頭事業單位(特別是非列管之產源),因清運量體少、清運頻率低、不熟悉政府單位規範的廢棄物申報與稽查作業等原因,使清運業者成為主導廢棄物處理之要角,進而導致清運業者在清運高雄市廢棄物時夾帶外縣市廢棄物,雖然環保署將台灣縣市分成五個區域,區域內各縣市間互相協調配合處理垃圾,為落實高雄市廢棄物優先處理之原則,更須利用追蹤本市一般事業廢棄物清運之GPS路徑以及其清運狀況,確保本市廢棄物處理量能優先保留給本市事業機構。

推行後可獲得改善及影響

加強一般事業廢棄物清運車輛追蹤與管理

以本集團客戶2022年度使用者數每年約1,000家成長,每年合約量超過10萬噸以上,對於相關追蹤管理以有一定管理成效,並藉由對接環保署「事業廢棄物清運機具即時監控系統(GPS)」進行系統間數據資料相互傳輸及擷取利用,取得完整清運路徑。另可規劃輔導清除機構加裝影像車機,以車機監控清運過程,整合車機影像與GPS路徑,依據法規自動分析與通報清運事件,讓廢棄物清運過程透明化;透過資訊軟硬體整合,嚴格執行稽查杜絕舞弊。目前透由系統排清管理數使用數超過1萬筆,排清重量達10萬以上,皆透由智能追蹤管理的追蹤及有效妥善處理提供使用者完善的服務。

期間透過與環保署對接持續更新,建立可透過系統線上申報,簡化申請流程,可由系統更新廢棄物申報相關資訊,提升資料完整性便利使用者,如提供批次妥善文件批次產出提高處理廠整理效益。

環保署對接功能

後續再將設計清運追蹤管理資訊系統,並對接高雄市廢棄物調度平台取得當日預約進廠之車輛資訊,同時,透過串接環保署GPS系統,追蹤預定進廠的清運車輛,使用者可於系統上查看GPS行駛路徑,若取得車機影像,則能夠在辦公室直接監控清運車輛的周圍狀況,因為影像之鏡頭是安裝於車輛前後左右(總共4顆),大幅減少跟車的成本。除此之外,藉由電子圍籬,圈選出高棄置風險區域,倘若清運車輛靠近那些可疑區域,系統將自動發出異常告警,達到自動化、智慧化監控的目的。

標題於此...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