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碳管理及減碳計畫

碳管理政策及溫室氣體盤查

溫室氣體排放所引發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要環境議題,必須採取符合經濟效益且積極的排放減量措施,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輕對地球環境的衝擊。

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可寧衛集團於2019年開始主動導入ISO 14064-1:2018第三方溫室氣體排放查證,並以此為基準年,以掌握溫室氣體排放情形並定期評估減碳目標達成率。此外,本集團之事業廢棄物處理碳足跡於2021年取得3個碳標籤,分別為(1)可寧衛(股)有害事業廢棄物固化處理服務、(2)吉衛(股)固化及穩定化合物掩埋處理服務及(3)大寧(股)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處理服務。

為了實現溫室氣體減量自主管理,集團設定溫室氣體排放管控目標: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19年下降2%,且每年規劃節能及減排方案、設定環保排放管控指標,定期召開會議檢討,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效果。未來集團會持續進行各廠別節電能耗控管,致力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能資源整合、低碳燃料及生質能源之使用,期望在集團的努力下,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能有所貢獻,為地球的盡一份心力。

可寧衛集團本年度亦通過ISO 14064-1:2018外部第三方查證,並採用營運控制法設定組織邊界,2022年度組織邊界包含集團總部、可寧衛固化廠、大寧掩埋場、吉衛掩埋場、岡聯事業、上評資源循環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自主溫室氣體盤查的大倉實業掩埋場、可寧衛企業掩埋場。我們依照法規要求、WRI範疇三評估結果、活動數據可蒐集性及排放係數可蒐集性等衡量排放源的重大性,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氟氫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共七種溫室氣體。

經評估後2022年盤查邊界包含:

類別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主要為公務車、化糞池、空調機組、大型移動機具等。

類別二(輸入能源的間接排放):主要為外購電力。

類別三(由運輸產生之間接排放):主要為上游運輸、員工通勤及員工差旅所產生。

類別四(由組織使用的產品所產生之間接排放):主要為原料購買、廢棄物處置、廢棄物運輸及購入之能資源間接排放所產生之排放。

本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主要採用「排放係數法」及部分「質量平衡法」;排放係數法計算式為活動數據乘上排放係數與全球暖化潛勢(GWP值)。所有計算結果轉換為二氧化碳當量(CO2e),以公噸為單位(tCO2e)。

排放係數來源包含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本)、能源局2022年公告之2021年電力係數、供應商提供之係數及資料庫(如環保署碳足跡資料庫、Ecoinvent);GWP採用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2018)之數值。

因2022年可寧衛集團溫室氣體盤查增加揭露岡山場區(已封場掩埋場)與嘉義廠區(上評),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35,075.788公噸CO2e,與基準年(2019年)相比本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292.6%。集團各廠(場)區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比為嘉義廠區(上評)77.3%、岡山場區16.6%、運輸單位4.6%、總部大樓1.5%,排放類別占比為類別一26.1%、類別二45.2%、類別三0.6%、類別四28.1%,其占比圓餅圖如下所示:

排放強度與基準年的變化:總部大樓(tCO2e/ 員工人數)上升30.9%;運輸單位(tCO2e/ 運輸里程數)下降0.1%;岡山場區(tCO2e/ 每噸廢棄物)上升38.3%;嘉義廠區(上評)排放強度(tCO2e/ 每噸生產量)為0.48373。

與基準年比較,2022年總部大樓排放強度增加主要因素為集團本業外之業務開發拓展,新增辦公空間與人力(增加30%),使得類別2 增加35%。岡山場區排放強度增加主要因素為2022年增列大倉及可寧衛企業兩處已封場掩埋場之能源使用範疇。未來將持續進行機具效率提升,環保設備更新與升級等相關工作,減少電力及柴油使用量,同時加強員工教育訓練減少廠內汽柴油機具不必要的空轉。

溫室氣體減量策略

可寧衛集團於2019年開始盤查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以此為基準年,目標於2030年相較基準年減少2%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採取以下的行動措施,並定期追蹤成果績效:

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實際措施

  • 碳管理機制

    經由導入ISO 14064-1及ISO 50001標準分析集團的能源使用情形,針對電力及柴油的部分進行改善措施的規劃與施行。

  • 再生能源發電成果

    集團在已封場掩埋場的閒置土地及工廠屋頂,共設置4處太陽能板發電區域;在總部大樓上也設置屋頂型太陽能板以供應大樓電力。此外,利用自行設置的沼氣發電機,將掩埋場內產生的沼氣回收發電產生綠能供應廠內電力使用。截至今年度為止太陽能與沼氣的總發電量為3千1百萬餘度,減碳成果共減少了1萬5千餘公噸的二氧化碳。再生能源所產生減碳成果註1 逐年增強,而未來集團將持續開放閒置土地規劃提升再生能源設置與使用,增加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以降低碳排對環境的衝擊。

    註1:二氧化碳減排貢獻(%)=再生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場內二氧化碳總排放量。

  • 營造生態友善環境

標題於此...
日期: